截至2024年末,深铁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发生亏损334.6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10.46%,超过10%。
此外,根据深圳地铁过往财报来看, 2019年~2023年,深铁集团分别实现净利润116.67亿元、111.02亿元、28.90亿元、8.66亿元、7.89亿元。
主要系公司联营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股份”)2024年度业绩亏损,公司对万科股份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投资减值损失,导致本年度业绩出现亏损。
深圳地铁2017年入局万科,先是作价372亿接盘华润的15.31% 股份,再作价292亿吃下恒大的14.07% 股份。至此,深铁总持股29.38% ,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所以,我们正真看到2019年与2020年深圳地铁的利润在110亿之上,是全国各城市地铁地铁集团的利润王。
这百亿利润,地铁本身的运营是亏损,但深圳地铁还是一家房企,所以它的站城一体业务是利润大头,同时,万科当年也有分红给到。
从深圳地铁公布的2024数据分析来看,去年地铁、铁路运营及管理设计收入,也即地铁运营收入129.746亿元,同比增长了26.69%,同期的成本是159.006亿元。
正如我之前写各城市地铁的文章中说到的,如果纯靠地铁运营,没有哪家地铁能赚钱。
受房地产下行影响,去年深圳地铁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收入下降了46.23%,收入为79.166亿元,成本为51.485亿元,这个业务利润还不错。
别的业务也是赚钱的,其他业务去年的收入是2.976亿元,成本为1.399亿元,利润也为正。
但总营收合计211.888亿元,总成本211.89亿元,收支基本相当,亏了一丢丢。
2025年2月10日、2月21日,深铁集团分别向万科提供借款28亿元、42亿元,用于偿还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
2025年4月29日晚间,万科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铁集团”)拟向公司提供借款,借款金额为33亿元,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的本金与利息。借款期限36个月。
1、万科董事会选举辛杰(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第二十届董事会主席,万科法人代表将由郁亮变更为辛杰。
2、聘任郁亮、李锋、华翠和李刚为万科执行副总裁。朱旭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聘任田钧为董事会秘书。
3、祝九胜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委员、总裁、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深圳市还将统筹资产、资金、资源,在既有支持工具的基础上,持续、分批、逐步通过直接注资、划拨资产等方式,逐步降低地铁集团资产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支持其更好地发挥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房地产行情下行之际,深圳地铁投资的万科殃及了深圳地铁。
当然,从深圳地铁本身的财报来看,受房地产行情影响,其站城一体化业务的收入也在缩水,最终没能覆盖成本,也出现了一丢丢亏损。
去年我就梳理过公布2023年数据的29个城市(上海、杭州、东莞等城市未公布数据),如扣除政府补贴,实际利润28个在亏损。
如果将政府补贴计算在内,29个城市中,2023年利润为正的城市有26,亏损的只有三个,兰州、沈阳、佛山,这三座城市即便有了政府补贴,仍是亏损。
如果扣除政府补贴,29座城市的地铁公司、轨道交通公司,28个在亏损。就连深圳这样的地铁利润王者,都未能幸免。
这在之前,从来就没过。而且,结合本号过往的梳理,会发现一个结果,地铁亏损的城市数量在逐年增加。
2020年公布数据的22个城市,只有深圳、武汉、南昌、济南、沈阳、厦门、兰州7个城市扣除补贴利润为正,其余15个城市均亏损。
2021年披露数据的24个城市中,扣除政府补贴,只有深圳、武汉、南昌、济南、广州为正,其余19个城市均亏损。
2022年披露数据的32个城市,只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个城市的地铁利润为正,其余27个在亏损。
这一演变,最后导致去年8月份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产金额来源,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这句话意思很明确,以后地方政府不能违规举债来建设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不足的基础设施。
这里的基础设施,文件也给出了范围,包括交通设施、供排水设施、能源设施、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综合类设施、信息通信设施、其他市政设施。其中交通设施中包含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隧道、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城市客运轮渡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其他交通设施等。
那什么是违规举债?违规举债一般是指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就是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明面上的政绩和业绩,不顾本地区实际财力情况,违规向银行或其他机构用各种方式借款融资。
文件的意思很明确,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化债是第一要务,其他一切都要为化债让路,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
这其实是在要求地方政府降杠杆,缩减债务表。这与楼市上的通过降首付让我们消费者加杠杆购房,增加债务压力正好相反。
1969年北京地铁一期开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24年7月,已经有四十多个城市开通了地铁,如果算上市域铁路等城市,则将近60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
从1969年到2018年,是中国地铁快速扩张的黄金50年。然而,2018年,面对地方政府已经凸显的债务危机,官方紧急踩刹车。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非流动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非流动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也即,申报地铁的城市,需要同时符合GDP在3000亿以上,财政收入在300亿以上,市区非流动人口在300万以上,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单项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GDP、财政收入跟着时间推移,都很容易达标。市区非流动人口就卡住了很多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比如泉州。
2023年惠州的GDP为5639.68亿元,一般预算内收入为473.23亿元。市区人口方面,按照七普数据分析来看,市区非流动人口也超过了300万。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惠州全市人口6042852人,其中惠城区155.88万人、惠阳区95.98万人、大亚湾区44.44万人、仲恺区53.18万人。
烟台方面,2023年GDP为10162.46亿元,一般预算内收入为673.9亿元。
市区人口方面,2020年烟台进行了区划调整,撤销了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烟台市非流动人口710.2万人,芝罘区87.82万人,福山区45.26万人,牟平区44.48万人,莱山区38.95万人,蓬莱区43.46万人,经开区、高新区、试验区、自然保护区人口59.26万人。
去年上半年,深圳方面两次明确透露,惠州市暂不具备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条件,14号线延伸至惠州暂时无法启动建设。
既然GDP、财政收入、市区非流动人口达标,仍不具备申报资格,那只有客流强度无法达标了。
2022年潍坊市交通运输局针对市民问题的回复为:当下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开通地铁和在建地铁的城市,往后很难再有机会申报。地铁已确定进入了存量时代。
不仅难以增加新的地铁城市, 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想要申报新一轮地铁规划,现在也很难。
总而言之,大扩张时代已结束了,不仅是地铁大扩张时代结束,很多行业的大扩张时代也都结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他一年只上18天班,仍收1万镑奖金!他竟还不满意:我要10倍!然后还赢了...
搭五代EA888发动机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8月1日上市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第一 PCIe 置于首槽位,华硕推出 TUF B850M“二代重炮手”主板